沈帥青:豈止陶冶性情 藝術館助治情緒病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9/01/25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英國的藝術館將為30歲或以下人士提供入場優惠,原因是發現他們愈趨以欣賞藝術減壓。藝術對心理健康有正面作用,本港約四分一打工仔有抑鬱問題,藝術治療亦值得本地重視。

英國26歲或以下的年輕人現時只要持有National Art Pass,便可免費或以優惠價參觀全國240間藝術館及展覽廳。英國國家藝術基金會日前表示,將會把此類優惠的年齡上限提高至30歲,因其調查發現30歲或以下人士當中65%有焦慮問題,但他們比其他年齡階層更傾向參觀藝術館以紓緩情緒。

參觀藝術館不但是一種娛樂方式,時下更可由醫生處方。加拿大法語醫學會去年與蒙特利爾美術館合作,鼓勵醫生為心理病患者提供一種特殊醫生紙,讓患者可以免費參觀美術館。館方亦專門成立名為The Art Hive的工作室,聘請藝術治療師,為有需要的參觀者提供輔助治療及醫療諮詢。

挪威科技大學早在2011年已循實驗發現,親臨文化場所如博物館及劇院等,有助紓緩心理病狀。據美國藝術治療協會,藝術治療的原理是讓心理病患者透過語言及非語言(如顏色、質地)的方式表達自己,從而更深刻理解自己的感情及想法,既可是獨當一面的治療方式,亦可與其他心理療法相輔相承。

港人普遍有不同程度的情緒病,港大與馬會去年公布一項調查,24.3%的打工仔呈焦慮或抑鬱症狀,18至29歲年輕人更是最高危群組,多達37.2%有抑鬱或焦慮,亦是對生命意義滿意度最低的群組。

以藝術為媒介的治療方式,近年開始有見於本港,包括東華三院在內的社福機構亦有提供相關服務,諸如繪畫及表演話劇等。然而,本地較缺乏此類資源,現時暫無正職藝術治療師職位,亦無法律上的認可與監管,不如美國規定藝術治療師須有碩士學歷、及獲Art Therapy Credentials Board認可。

即便如此,本港亦有一大優勢,便是香港藝術館的常設展覽本身已免費開放予市民參觀。但館方仍大可借鑑外國,與醫療團體及社福機構合作,鼓勵心理健康欠佳人士觀看藝術展品,甚至為海外回流的本地藝術治療師提供職位,更進一步為此類人士提供服務。

港人工作生活壓力大,不時接觸表演及視覺藝術,不但有助改善情緒,更或可以陶冶性情,不失為集健康與文化於一體的治療良方,值得當局推廣。

有助紓緩心理問題場所

  • 戲院劇院:倫敦大學學院(UCL)研究發現, 每隔數月去一次戲院、劇院等人士,患上抑鬱的機率要低32%,每月去一次更要低48%
  • 博物館:挪威科技大學一項涉及5萬人的研究發現,博物館有助激發腦部活動,改善心理健康,男性尤其受益
  • 現場演出: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社會行為學家Patrick Fagan,每隔兩周觀看約20分鐘現場音樂演出,可增約21%的滿足感,長遠更可能延長壽命多達9年

撰文 : 沈帥青